【校友活动】宜昌市一中69届知青四十年后返乡纪实

     2010年4月17日,我校1969年初中毕业的部分校友,在原1班孙晨光等同学的带领下,返回知识青年下乡点“宜都潘湾”。40年后的今天,他们回到了让他们魂牵梦绕,曾经挥洒青春的知青点,他们感受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69届初中毕业校友回母校探访

宜昌市一中69届知青四十年后返乡纪实

     2010年4月17日早上7点半,一辆满载欢歌笑语的大巴士驶出了宜昌市大公桥客运站,车上究竟是谁呢?只见一面大红旗上写着“40年后我们回来了”。落款是“宜昌市一中69届知青潘湾团”。如此热情飞扬,引来了不少路人好奇的眼光。
     满载着欢乐的大巴平稳的行驶在通往宜都潘家湾乡的国道上。上午10时左右到达了乡政府所在地。一下车,同学们都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街道两旁的建筑物哪里还找得出半点四十年前的影子,人们的穿着打扮、举止言谈跟城里居民没有什么差别。40年前的潘家湾是不通公路的,就连当时的公社(现在改为乡政府)所在地也是几间干打垒的瓦屋,绝大多数当地人都是脚穿草鞋,背着背篓,在仅有的一个小商店、一间小餐馆和一所公社卫生院的小街上往来,街面宽不到3米、长不过50米。一到晚上就只能看到煤油灯发出的丁点亮光。真还就是那歌里唱的:“麻油灯,还吱吱地响,点的还是那么丁点亮。”
     看眼前,宽阔的街道从老街到新街足有3、4里长,乡亲们开办的四层楼旅社都用霓虹灯做的大招牌,超市就有4、5家之多,大小餐饮、通讯公司、化肥种子公司等等应有尽有,排列在街道两旁。当地学校的变化更大,崭新的校舍、宽敞的运动场所,环境非常优美。虽然我们去的那天是周末,学校放假了,但是我们仿佛听到朗朗读书声、看到生龙活虎的运动生姿。乡政府坐落在街边,是一幢古色古香的琉璃瓦屋顶建筑物,庄严而气派。看到这些,大家感慨不已,真可谓:今非昔比!
     我们一行40多人安排好住宿后就马不停蹄的回到40年前上山下乡时各自的生产队去“观光”了。到了队上一看,老乡们的住房绝大多数都是清一色的小洋楼。远远望去,还以为是哪个度假山庄的小别墅呢!不仅电视普及了,而且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真是不可思议,要知道40年前用水多是靠天水啊。再看田间,以前以种包谷小麦红苕胡豆等杂粮为主,收成很低,连自产自给都谈不上,现在换成了成行成片的茶叶桑树等经济作物。除了电灯、电话、电视外,几乎家家都有摩托车,有汽车的也不少。有的同学给老乡们打个电话通知一下,享受到的可是专车接送的待遇,真让我们开了眼。我们在乡亲们家里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共叙当年的故事和现在的变化,其情深深,其乐融融!在乡亲们家吃中餐就不多谈了,四个字:相当丰盛。
     下午5时前,大家按要求都从各自的队里回到了我们的集中地,潘家湾宾馆。晚餐是在一家叫做“老潘餐馆”里享受的,边吃边谈这一天各自回队里的见闻与感受,强烈的对比,使大家为这第二故乡的变化感到高兴,并深深的祝福潘家湾越来越好。
     晚上7点半,我们在一家临街的乡亲门前举办了一场别有生趣的文艺晚会。有合唱、独唱、独奏、独舞、快板儿等多种形式的节目,和乡亲们在一起,同学们都很激动,晚会一直延续到晚上10点多钟,大家才意犹未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会场。
     18日上午9点半,大家经过一夜的休整,个个恢复了体能,兴高采烈的在乡政府建筑物前留影,留下我们的思念、我们的祝福、我们的期望,还有我们对这片土地的一片深情。接下来的活动是参观宜昌市周边18大景点的其中两个,奥陶纪石林和古潮音洞度假山寨。石林虽比不上贵州的石林,但也相当壮观;古潮音洞更是惊险刺激,令人回味无穷。游览一圈,我们深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祖国山水的绚丽多姿。
     回来的路上,刚开始大家都还兴致勃勃的交谈,慢慢的就都有了倦意,随着大巴上的音乐,很多同学进入了梦乡,我想,在梦中,他们一定还在潘湾。

撰稿人:宜昌一中1969届原初中1班校友 孙晨光

重返潘湾,其情深深,其乐融融

文艺晚会载歌载舞

上一篇:【校友活动】2010年北京校友联谊会活动图片精粹

下一篇:【校友活动】91届校友、上海电机学院副院长冯理政一行回母校就国际项目合作作交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