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志愿精神,传承有我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2207班的刘文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志愿精神,传承有我》。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甘肃的灾情牵动人心,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大爱人间”。无论是八方驰援的应急物资,还是众志成城的救援行动,都让我们体会到了何为志愿精神。志愿精神,是指一种互助,不求回报的精神。前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曾说:“志愿服务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追根溯源,我国也早有“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服务理念。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可见,古往今来,志愿服务精神早已根植于世界人民心中,传承志愿精神,早已是时代所驱。

传承志愿服务精神,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在中国,志愿精神自古有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诗文亦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现代志愿精神不谋而合。传承志愿精神,不仅体现了我们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体现了青年的我们对当今、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热忱。

常怀真情,真诚待人,传承志愿精神才有可为。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共情,都会是我们进行志愿服务的内在动力。当你眼见他人陷入困境,你会泛起来自内心深处的怜悯与不忍;当你见过了世间的欢声笑语,你会真心地希望守护这份美好。于是你开始行动,这便是志愿服务的第一步,这第一步不含其他,有的只是最真诚的情感。世间唯有真情不可辜负,不辜负每一份真情,用心守护生命中的美好,传承志愿精神才有可为。

脚踏实地,付诸实践,传承志愿精神大有可为。“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家国未来”。我们每周都会以班为单位走出校门,去献出我们的绵薄之力。我们走进消防站,去学习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的消防基本知识;我们走向江边,捡起每一片垃圾,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一直都在行动。我们始终相信:涓涓细流终会为浩浩长波,再微小的善意,只要大家一起去做,就会变得无比巨大,而志愿精神也终会被一代代传承下去,更会激励一代代人,历久而弥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志愿服务制度与工作体系”,这为未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应该携起手来,传承志愿精神,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让志愿之光照亮墨池、照亮社会!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篇:学“习”法治思想,勇做时代新人 ——我校学“习”小组第六期顺利开班

下一篇:创建“生动课堂” 提升核心素养 || 宜昌市一中召开2023年秋季学期“生动课堂”创建暨教学质量月总结表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