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一中

校园时讯
首页 >> 校园动态 >> 校园时讯

行走的课堂|从三峡到天山,成长在路上

2025-05-18 10:39:57

为深化文化认同、厚植爱国精神,5月11日至5月16日,宜昌市第一中学2025级潘垣内尔创新实验班师生一行100余人,赴新疆乌鲁木齐开展为期六天的“丝路明珠 多元共生”主题研学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民族文化、追溯红色历史、探秘自然科技,学生们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多元融合的魅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日 启程

跨越山河 星夜奔赴丝路明珠

5月11日晚,师生团队从宜昌三峡机场启程,于22:15抵达乌鲁木齐天山机场。夜色中,研学队伍乘车前往乌鲁木齐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中心营地,23:30完成入住。带队教师组织学生有序整理行李、熟悉环境,为后续行程养精蓄锐。

第二日

文化交融 触摸民族智慧

5月12日上午,研学营举行开营仪式,学生代表汤靖宸发言,副校长舒方帅致辞后正式开营,学生们分组体验维吾尔族传统技艺。在非遗导师指导下,学习用羊毛毡制作“戳戳乐”挂饰,感受游牧文化的匠心;通过“托合孜胡马拉克棋”对弈,领悟民族棋艺中的战略智慧。下午,师生们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千年干尸“小河公主”等文物前驻足,系统了解丝绸之路的商贸盛景与多民族融合史。晚上,夜幕降临,营地上演素质拓展与联欢晚会。学生们在“同心鼓”“数字聚合”等活动中锤炼团队协作;晚会上,学生们踊跃表现自己的才艺,唱歌跳舞,创意俯卧撑,共同合唱钱学森纪录电影主题歌曲“飞翔的路”将气氛推向高潮。

第三日

自然奇观与千年匠心

5月13日,团队奔赴吐鲁番火焰山。地表温度超50℃的炙热中,师生共同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火焰山红色的成因,剖析独特地貌成因。书本上的知识终于在这里完成了闭环。下午参观坎儿井博物馆,大家深入地下暗渠,观摩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古代三大工程”的灌溉系统。解说导游现场演示竖井-暗渠-明渠联通的精妙设计,学生感受到了其中的奥妙与神奇,也体会到了新疆人民为子孙后代创造生存环境的艰辛与不易。

第四日

红色记忆与丝路新韵

5月14日上午,师生走进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透过陈潭秋、毛泽民等烈士的遗物与书信,回顾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奋斗历程。“这里每一页档案都是红色基因的鲜活载体。” 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重温来时之路,不忘身上重任。中午短暂探访国际大巴扎,学生们穿梭于民族手工艺品店铺,观察馕坑烘焙、乐器制作等场景,在30分钟的“微调研”中记录现代丝路的商贸活力。 下午来到大型剧场《丝路有戏》,观看古今丝路故事穿越时空对话。在李白的将近酒中,在胡姬酒肆的各种故事中,在演员与观众的精彩互动中,学生们纷纷惊叹敦煌壁画的瑰美和演艺的精湛。

第五日

产业探秘与生态之美

5月15日上午,在新疆地理标志产品展馆,师生观摩从棉田采摘到纺织成衣的全产业链展示。智能农机模型、长绒棉标本与自动化纺纱线让课本知识跃然眼前。同学们换上具有新疆特色的服饰,在T台中走秀,在“直播间”带货,培养了自信与表达能力。下午走进野马古生态园,学生们近距离观察“汗血宝马”的飒爽英姿,用胡萝卜投喂汗血马,聆听马文化如何贯穿丝路文明;硅化木森林、陨石陈列馆则揭开亿万年地质变迁的奥秘。研学导师结合“普氏野马”保护案例,阐释生态修复的当代使命。晚上,在结营仪式中,副校长舒方帅总结了前几日的研学之旅,并表示对创新班同学们的期盼与厚爱,来自创新1班的刘星汉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两位班主任将沉甸甸的结营证书发放给同学们,同学们表示不仅收获了学习,也收获了开心。

第六日 归程

以行求知 心向远方

5月16日清晨7:00,师生团队乘机返回宜昌。机场送别时,研学导师总结:“六天跨越沙漠绿洲、对话古今文明,希望你们既做多元文化的传播者,更当民族团结的守护者。”  

感悟与展望

此次研学以新疆为窗口,让学生在历史纵深中读懂“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自然与科技碰撞中激发探索热情。2025级潘垣内尔创新实验班的学子们,正将这份收获转化为“强国有我”的担当,在知行合一中奔赴青春与时代的双重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