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致趣科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宜昌市第一中学 站长:XZY 校长信箱:ycyz0001@126.com 书记信箱:50411699@qq.com
鄂ICP备11018617号-1
2025-02-24 13:58:04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2411班的黄若琪,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文明用语,校园更美”。
当我们穿过阳光洒落的走廊,驻足于书声朗朗的教室,漫步在绿荫如盖的林荫道时,是否思考过:最美的校园风景,不仅在于草木葳蕤的建筑之美,更在于师生谈吐间流淌的文明底蕴?在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学院,柏拉图与学生在橄榄树下论道时,坚持使用“辩证”而非“争辩”;孔子周游列国,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智慧,将“温良恭俭让”刻入中华文明的基因。这些穿越时空的对话启示我们:语言从来不只是交流工具,更是文明传承的载体。
今天的校园里,我们依然能触摸到这种传承的温度。当老师俯身对学生说“请再尝试一次”,当值周生提醒同伴“麻烦借过一下”,当辩论赛场上双方坚持“我理解您的观点,但我的立场是...”,这些瞬间都在构筑着当代校园的文明刻度尺。
在数字化浪潮中,我们的语言生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应警惕语言生态的“微污染”。食堂里此起彼伏的“喂,让开”,网络匿名区肆意的嘲讽表情包,运动场上脱口而出的粗鄙词汇,这些看似细小的语言碎片,侵蚀着校园的精神空气。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网络流行语正在消解语言的庄严性——当万物皆可“绝绝子”,我们便失去了描绘晚霞的万千色彩;当遇事就说“摆烂吧”,青春本该有的攻坚勇气正在悄悄退潮,我们失去的不仅是语言的丰富性,更是思考的深度。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我们应让语言成为心灵的镜子,王阳明曾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语言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说出“需要帮助吗”,阴暗的角落就多了一缕阳光;当争论时先说“您说的有道理”,对立的坚冰就悄然消融。
为了让文明用语的新苗在校园的土壤中再次萌发,我们应从两个维度展开:
1. 建立语言礼仪规范。清华大学将“清晰表达、善意倾听”写入学生守则;新加坡南洋理工设立“文明用语积分卡”,这些制度创新告诉我们:礼仪需要训练,优雅需要养成。让文明公约从口头走向心中。
2. 打造话语转换空间。在成都七中,学生们自发创建“语言净化墙”,将网络热词转译为诗意表达;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古典诗词应答挑战”,让传统敬语焕发新生。这些创意证明:文明用语不必刻板,可以充满青春的灵动。
同学们!在百年一中的穹顶下,我们每个人都是文明星火的传递者。从今天起,让我们把“请”字常挂嘴边,让“谢谢”自然流淌,使“对不起”不再难以启齿。当教室里的讨论充满理性的光芒,当网络空间的对话跳动着善意的脉搏,当整个校园萦绕着春水般的交谈,那时我们会发现:文明用语构建的不仅是优雅的环境,更是滋养心灵的沃土。让我们携手,以文明用语为砖瓦,共同构筑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圣殿!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