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一中

文章
首页 >> 百年一中 >> 校史故事 >> 文章

【一中往事】祖孙三代学于一中的回忆

2024-01-08 09:20:50

我们一家是土生土长的宜昌人,我的母亲出生于40年代末,从小学习成绩优秀,1963年初中毕业后进入了宜昌一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却因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与向往的大学失之交臂。参加工作后,母亲白天工作,晚上挑灯夜读,取得了统计专业的自学大专学历。直到今天,她还经常念叨在一中的日子,怀念她的老师,总说高中生涯是她最难忘的时光。

我的童年,因母亲的遗憾而变得很卷。没有机会去大学深造的她,对我要求特别严格,从上小学开始,每个寒暑假她都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学书法、绘画、奥数、英语。懵懵懂懂的我,只记得她说要好好学习,考上一中,再考个好大学。1995年,我以超出分数线20多分的成绩被宜昌一中录取,而那时候的志愿表上,只有我工工整整写下的三个“宜昌一中”。进入了梦寐以求的高中,高一的班主任是大学毕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李娅老师,到现在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她所有的所有都是那么一丝不苟,无论是穿着还是板书,总是整整齐齐,连电学的线路图都用三角尺画的笔直。苏亚老师是我高二文理分班后的班主任,兼具帅气和严厉,让我们又爱又怕,爱的是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化学反应,怕的是突然被点到回答问题。而更惊讶的是,即便是毕业20多年,他仍然能清楚地记得我们班每一位同学的学号。张爱华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扎实的文学功底和风趣的教学风格也让我们一直难以忘怀。还有高德庆、洪继兰老师,带领着我们度过了最辛苦的2年,老师们不辞辛苦、倾囊相授,让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大学毕业的我不愿意离开家乡,便回到宜昌。2007年,我的女儿出生了,当我成为母亲后,一如我的母亲一般,也希望女儿能考上一中,只是为了这一份热爱、这一份传承。初三时,她有幸被邀请到宜昌一中参观,在校史馆看到她表姐的名字时,激动地跟我说;“妈妈,原来我们家不止外婆和你是一中的呢,我表姐也是的呀。”我说那可不止呢,外婆的表哥、妈妈的表哥也都是一中毕业的哟!她更加激动了,说一定要更加努力,也要去上一中。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原本不爱运动的她,主动要求每晚晚自习结束后到体育场加练体育,即便是练得伤痕累累,也一直咬牙坚持,只为了中考体育不拖后腿。2022年,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她如愿进入了一中。进入高中后,她也幸运地遇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莫健老师是班主任,在同学们的眼里,他亦师亦友,不但物理教学能力优秀,而且经常与同学们交心谈心,难过的时候给予安慰,灰心的时候送上鼓励。有时我会问女儿,现在高中班上的气氛好吗?她说挺好的,很喜欢现在的班级,也很喜欢现在的老师和同学。

1963年、1995年、2022年,我们祖孙三代在不同的年代迈入了宜昌一中的校门,这是一份难得的缘分。感谢宜昌一中,您是灯塔,我们是小舟,用灯光指引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愿您继续发光发亮,指引我的女儿继续前进,到达理想的对岸。

2022级学生家长

2023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