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致趣科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宜昌市第一中学 站长:XZY 校长信箱:ycyz0001@126.com 书记信箱:50411699@qq.com
鄂ICP备11018617号-1
2021-03-18 10:45:43
3月17日,全市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动员暨2021年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启动全市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传达教育部、省教育厅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了2020年全市教育工作,并研究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
我校作为全市中小学唯一代表在全市教育大会上作经验分享,我校心理教研组组长、“全国平安之星”琚艳丽老师代表学校发言。琚老师以《以智慧“心育”,行“润心”使命》为题,从“领导真心重视,‘润心’路上齐努力;专业团队支撑,‘私人订制’更‘润心’;家校社会联动,步调一致出成效”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发言得到了全体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多年来,宜昌一中牢记育人使命,充分发挥心理教师专业优势,以点带面,全员协力,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呵护学生的青春,不断丰富“心育”形式,“润心”无声,助力实现每一名学生身心和谐,终身发展,实现了校园安全十年以上“零事故”,始终保持省、市“平安校园”称号。
琚艳丽老师简介: 宜昌一中心理健康教研组组长、国际生涯规划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宜昌市心理协会理事,创办了全市家庭教育公益组织“新心家庭教育中心”。2月27日,在中国长安网、中央政法委长安剑主办的“平安之星网络宣传活动”中,琚艳丽老师作为全省唯一中小学教师代表当选“全国平安卫士”。
以智慧“心育”,行“润心”使命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教育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如何更好涵养学生人格、滋润学生心灵,是为当下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宜昌一中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精心搭建“学生成长指导发展中心”专业平台,坚持开展全员“心育”,以智慧“心育”,行“润心”使命,努力将学生因心理原因而对学业和成长进步产生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实现了校园安全十年以上“零事故”,始终保持省、市“平安校园”称号。
一、领导真心重视,“润心”路上齐努力
多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终是我校教育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校长牵头、德育校长分管、纪委书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提供专业指导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并经由党委会,为其提供必要的时间、人力和财力保障,每年设置专项资金,聘请校外专家分别为专兼职心理教师、全校教职工进行不同类别的培训,坚持订阅《心理与健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10余种专业期刊,助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标准、专业化发展。2018年,领导小组牵头制定了《宜昌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宜昌一中生涯教育三年发展规划》等文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
校长带头,疫情期间为全体学生撰写并分享《与家人相守亲密》等情感和心理教育美文,同时,校长定期为高三学生主讲“爱的叮嘱”的“心育”课程,并根据时间节点不定期为学生作“心育”讲座,如,2020年9月29日,为全校学生主讲《沟通:未来人的核心素养之一》。从生活的点滴处着手,帮助学生平稳度过敏感、焦虑的青春期。
二、专业团队支撑,“私人订制”更“润心”
学校于2017年正式挂牌成立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指导为主要工作的“学生成长发展指导中心”(以下简称“成长中心”),中心占地1000余平米,设有11个功能区域,集心理咨询、教学、研究、测评、培训为一体;建成了必修课程、团体辅导、社团活动、专家讲座、工作坊、综合实践活动为一体、共11门类的“心育心防”课程体系;精心打造了一支由4位专职心理教师、18位持证兼职心理咨询师、53位持证兼职生涯规划师和60位班主任共同组成的专业团队。2019年,成长中心引进北师大“绿萝平台”,为在校3300多名学生建立了详细的“心理成长档案”,并于每年10月持续更新,为每一名学生提供“私人定制”的心理辅导、生涯规划建议,从专业的角度因材施教,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仅2020年,成长中心累计接待学生个访314人,开展团体咨询辅导200余次,“心理工作坊”活动14次,“生命教育日”班团活动62次,帮助更多学生学会悦纳自我,完善自我。
【案例】2019年9月,高一某班的第一堂心理课上,成长中心琚艳丽老师敏锐地发现了一名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自卑、缺乏存在价值的状态。下课后,她第一时间查阅了该生在课堂活动“我的自信指数”调查表上的数据,发现那名学生的自信指数只有2分(满分10分),琚老师意识到该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安全风险,需要专业的情感支持和心理陪护,她马上将情况反馈至班主任处,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在耐心地为学生家长进行了相关问题的分析后,琚老师建议家长应和老师配合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并将学生送到专业机构做一次诊断,谁知学生家长反应十分激动,坚称自己的孩子没有问题,随后愤怒地挂断了电话。面对责难,琚老师没有放弃,她和班主任一道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最终说服了家长,后经医院专业诊断,孩子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事后家长真诚地向琚老师道歉并表示感谢,琚老师也为孩子分享了专业的心理调节方式,并在孩子治疗期间坚持跟班,对其给予了更多的隐性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治疗及有效心理辅导后,该生现在变得自信、阳光,与同学相处更加融洽,学习成绩也大辐度上升。
三、家校社会联动,步调一致出成效
2015年,学校联合宜昌市部分知名高中、初中,牵头成立了“宜昌市中学生家庭教育研究会”,创办“新心家园”公益平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合校外专家,持续每周开办一次“爱的觉醒”家长系列课程,为广大家长提供了更多与孩子相处的经验和方法;创办“宜昌家庭教育”“宜昌一中生涯导航”“宜昌新心家园”等3个微信公众号,出版《家庭教育之舟》期刊,定期分享相关文章,为全市更多家庭服务。
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三级评估、动态报告的心防预警机制,各科任老师通过“1+10”阳光行动,对学生进行“定点定人”心理健康关注,在各班创造性设置“班级心理委员”,由心理教研组按月进行心理服务培训,并组织开展心理委员工作经验交流,设定每年5月25日、9月25日为“我爱我”“久爱我”生命教育日,通过主题班会等系列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营造了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2020年疫情期间,学校率先开创“亲子同上心理课”线上教学模式,让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网络直播课,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压力,有效增进家庭情感互动,深受家长、学生好评。
多年来,宜昌一中牢记育人使命,充分发挥心理教师专业优势,以点带面,全员协力,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呵护学生的青春,不断丰富“心育”形式,“润心”无声,助力实现每一名学生身心和谐,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