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致趣科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宜昌市第一中学 站长:XZY 校长信箱:ycyz0001@yeah.net 书记信箱:50411699@qq.com
鄂ICP备11018617号-1
2018-11-28 15:53:2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这是1964年董必武老先生重返南湖,登上画舫,挥毫题下的诗。如今,我们站在这里,重新瞻仰这位伟大的革命领袖、前任国家主席,那逝去的硝烟弥漫,那曾经的风雨征程,那辉煌的奋斗岁月,似乎又展现在了我们心头。
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董必武先生在他一生的革命岁月中,与宜昌一中拥有着很深的渊源。董老与我校前辈教师余祖言是麻城老乡,曾共事一校,结下深厚友谊。辛亥革命期间,二人先后投身革命事业。1913年,余祖言因反袁世凯而避祸宜昌,任教于彝陵中学(彼时的宜昌市第一中学),董必武也因遭排挤,同年被派至宜昌任川盐局协理,时隔多年两人于此再度相逢。此段时间,他们在宜昌特别是在宜昌一中的校园内,留下许多难忘的故事。1917年夏末,董必武专程来到宜昌一中,向余祖言传达孙中山有关护法运动的指示,不久后,董老赴往四川组织护法,而余祖言也将回麻城筹组“鄂东护法军”,两人在宜昌一中依依惜别,余祖言为此特作《送董必武入蜀》一诗,正镌刻于此铜像背面。
董老的一生,是不断开拓进取的一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苍黄,正是因为有董必武和余祖言这样的先辈们不忘初心,为革命事业矢志不渝,才换来了我们当下歌舞升平的崭新世界,他们于时代渐行渐远,而在蒙受恩泽的后人来说,我们却不应淡忘那段历史。学校为董老立像于此,正是为了提醒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当年的壮怀激烈才是我们的来处,更是我们精神的归处!“愚公未惜移山力,壮士须怀断腕观”,让我们传承前辈意志,与时代携手共进,向着远方更加灿烂的朝阳勇敢地进发,让我们的五星红旗更加骄傲地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