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课系列报道之四:践行生态文明,实现美丽宜昌
2018-03-01 08:52:07
“桃符换念旧,晓风调柳新”。时光如梭,在送走年款款的脚步后,新的学期伴随阳春第一阵东风披新而来,而作为中学生的你我,在观看了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后,不禁对生态环境的现状产生了反思。
城市的发展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极大压力。环境保护已是当下迫在眉睫的问题,而环境保护,这个看似遥远的话题,实际上却能很容易落实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节目中,年仅11岁的秦一文,便是极好的例子。年纪虽小,她却已经养成了环保生活的习惯。六年前,女孩在母亲教导下,完成了她人生中第一件变废为宝的手工制品。从此开始,那些在旁人眼中失去了生命力的废品,在女孩的巧手之下,再度燃烧出热量,迸溅出新的火星。何为旧?以我之双手,赋旧废以新生。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涅槃,将被生活抛弃,失去利用价值的物品稍加改造,让它们从无生之物变为有生之物。这是一种改化,一种洗礼,更是一种境界。
若怀木石人心,便不惧他人目光。秦一文的勤俭品质受到了许多同学的质疑。对此,她并不在意,而是坚定了自己环保节俭之决心。正如王永彬在《国炉夜话》中所述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开源节流是勤俭之道理,是环保的道理,更是人生的道理。变废为宝只是途径,坚守节俭是本心所愿。生态环境的问题,追根溯源,是人类生活习惯以及社会行为的问题。每个人若能同女孩秦一文一样,从小事做起,我们亦可化贫瘠为葳蕤,化无生为有生,为环境保护的大厦添砖加瓦。
生态环境,永远不是口头上的一两句宣言,不是朋友圈微信群里为作秀而展示的照片,不是微博Lofter上自信满满的豪言壮语。是每个人、每个分子的凝聚,是每个人的节俭,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唯此城市之美与个人之美方能彰显。
践行生态文明,实现美丽宜昌你我皆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