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一中

校园时讯
首页 >> 校园动态 >> 校园时讯

理想决定高度,勤奋成就未来

2017-12-11 09:13:38

    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我校1988届校友徐涛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徐院士,特别是他在我校高中阶段学习和生活情况,我们特意联系了他当年在我校读书时的老师和同学。

    当年在宜昌一中他的高三班主任徐启富老师介绍到,他学习能力特别强,与同学关系很好。他玩起来玩得很疯,很会玩,学习起来相当的静心。他理科成绩特别好,文科也不赖,英语很棒,但还不是他最好的学科。他的组织能力、凝聚力都相当不错,而且他性格很腼腆,不大爱说话,这就是我印象中当年很棒的学生。

    徐院士在高一、高二时的老师陈彦毅老师,现居上海,我们通过电话联系上了徐老师,徐老师回忆到,虽然现在的印象蛮久远了,但我还清楚地记得他是比较懂事的,自立能力比较强,不需要老师特别操心的学生。之前我看到的报道上有说我找他谈过话,那应该是他遇到挫折时,比方偶尔考得不好时,我给他打打气,其它方面他不需要老师操心的。因为他是蛮懂事的小孩,所以给老师的印象反而不是特别深,老师印象最深的要不是班干部,要不就是特别调皮的学生,像他这种自成人的印象不是特别多。总的来说,他学习上是数学、物理特别好,英语也不差呢。他做事情特别专注,没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很有计划的,这些都给我印象比较深刻。他跟班里其他男生比蛮不一样的,他是比较沉静,喜欢看书,对自己要求高,要求很严格的。他体育方面倒不是很突出,但人际关系很好,有几个好哥们。

    现随州联通总经理谢红星,是徐院士的高中同学,也是其内弟。他们高中时就是好朋友,好关系的同学,相互了解较多。工作后他们每年见两三次面,了解得相对少一些。通过谢总我们得以了解了更多关于徐院士在高中阶段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情况。谢总用七句关键的句子为我们做了详尽的介绍,如下:

    他是一个典型的学霸。我们高中是同一个班:306班,他成绩在班级经常第一,年级前十,第五名左右。碰到一些很难考的试卷,我这样的中等成绩学生,会为及格犯愁,但徐涛却能考出80、90的高分。后来听说他上大学之后,成绩也是一直不错,在大学一年级就把一般人大二时才考的英语四级过了,还考了90多的高分,大二时又以80多分的高分过了英语六级。大学毕业时,他是华科5个得光华奖的优秀毕业生之一。他从小学到博士只参加过一次升学考试(小升初、或中升高),其它都是保送。

    他是一个英俊潇洒的人。他跟我们心目中的爱因斯坦形象完全不一样,高中时个子高小,眉清目秀,皮肤白皙,脸型轮廓分明,衣着朴素整洁,看起来很俊朗的小伙。

    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在高中时我们几个人在一起谈理想,我说我要当市长,他说他要当军委主席,我们很震惊,因为那时的年轻人还没有对政治看得那么清楚,不会像现在想到那时的军委主席实际上是国家实际的负责人,他的想法不一样,他对世界、社会本质看到很清楚,很幽默。后来搞研究工作后,他的目标是当院士,拿诺贝尔奖,这个当时一般人是不可思议的。院士当时名牌大学没有几个,诺贝尔奖中国一个也没有。不过后来,他在国外某工作站读博士后时,他的德国、美国两个导师都是拿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从他工作时开始,这时我们觉得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毕竟他在那样的圈子里。

    他是非主流的比较自主的人。他不像我们除了学习以外爱玩、爱运动,他的兴趣都在学习上。我记得,他高中阶段除了上体育课,其它时间我们从来没有在体育场上看到过他,基本上都是这样。我是非常爱玩的,爱踢球,他却基本上不参加这些活动,都是在学习,所以说他是非主流的,他的兴趣在学习上,他能静下心来。

    他是一个有独立主见,能静下心来搞学习研究的人。举个例子,我们刚上大学第二年,89年发生了“学潮”,那时大学生有推动国家廉洁的心愿,关心国事,很多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像我们这样一般的同学在这种运动下,为了国家,自己还可以不上课啊,会有高兴的想法,但是徐涛不一样,他是能静下心来沉醉于学习的。他没有参加过学生的活动,在学校里,不出校门,尽管当时绝大多数人都参加了。

    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高三毕业后,我们在一起玩的时候,经常看到他拿着新概念英语在阅读在学习,那时高考考完了,大家都在放松,很好玩,但他却在为读大学做准备,有计划的在学习。他学习的过程都是提前预习、复习,为未来的一个年度甚至两个年度做打算,目标性计划性很强。后来,在华科和中科院两边兼职带研究生、博士生的时候,他每个星期两地跑,晚上坐火车,早上到,这样持续了好几年。他在中科院工作时,我听说他每天工作到深夜12点、甚至1、2点,早上8、9点依然按时上班。他搞科研工作非常勤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他不是神童,但是是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方法,学习效率极高的人。举个例吧,我记得高考之前,我们在一起学习,他对我有一些指导,当时生物学科中有一个题目是“森林的作用是什么”,这道题回答应包括:“过滤水源,净化空气,涵养土壤,杀灭细菌……”,大概有这么一些功能,这是一个很大的题,内容很多,当时我背下来,可能要花一两个小时,反复地背却反复地忘。他总结了很先进的方法,他把每个条目的第一个字组成一个顺口溜,我现在还能记得(笔者注:离开高中近三十年了),我一辈子记得,当时他说的是:“郭靖(宜昌方言“郭靖”音同“过净”)憨包(宜昌方言“憨”音同“涵”)要自杀”。他搞了这句话,两三分钟就把整体内容的主干记下来了,但一般人需要一两个小时,而且记下来又很容易忘,后来我看到有些人出的书,写了联想记忆法,他那时虽然没有这种书,但已经有这样的方法了。好的记忆方法可以让人记住一生,反正他这句话我记了一生,所以说他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方法,学习效率极高的人。

    对徐院士的了解,让我们意识到,虽然人格没有贵贱之分,但理想却有高低之分,而理想的高度,最终决定人生的高度;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在成功的路上,我们只有不懒惰,不胆怯,脚踏实地的,勤奋不辍,才能取得辉煌的成果。